
陳雲
基本情況
陳雲,男,1980年生,陝西人。博士,教授,副院長,博士生導師,一級注冊結構工程師。海南省人才團隊“高烈度區裝配式建築結構抗震減震研究團隊”帶頭人,入選第二屆全國建築結構行業傑出青年、首屆海南省南海名家青年項目、海南省“515人才工程”第二層次、首屆海南省科協青年科技英才創新計劃。擔任中國土木工程學會防震減災工程分會理事、中國力學學會理事、中國勘察設計協會抗震防災分會理事及海南省土木建築學會副理事長等學術兼職,擔任《建築科學與工程學報》、《減振隔震技術》等期刊編委和青年編委。
本科和碩士研究生畢業于西安建築科技大學,博士畢業于同濟大學,并于2013年獲得結構工程博士學位。2013年8月起,在365英国上市官网在线從事教學科研工作。主持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面上項目等3項,主持完成海南省重點研發計劃、海南省住建廳項目、科技部全國重點實驗室資助課題等縱向和企業委托橫項課題30多項。正在主編中國工程建設标準化協會CECS标準《分級屈服消能減震結構技術規程》,聯合主編《海南傳統農村房屋抗震加固技術手冊》,參編《混凝土剪力牆結構裝配式組合殼體系技術規程》和《建築消能減震裝置認證标準》等4部CECS技術标準。發表研究論文80餘篇,科學出版社獨著《高效消能減震裝置研發及其應用》1部。以第一發明人授權國家發明專利40多項(含6項美國、日本、意大利等國家發明專利),授權實用新型專利60多項,多項實現較大規模的工程應用。
現任職務
365英国上市官网在线教授,博士/碩士研究生導師;365英国上市官网在线副院長。
研究方向
[1] 高效消能減震/隔震技術;
[2] 可恢複功能(韌性)抗震結構體系;
[3] 熱帶海島濕熱氣候環境下既有工程結構的耐久性和抗震性能評估;
[4] 新型裝配式結構體系;
[5] 高性能工程材料開發及應用。
研究生招生方向
[1] 土木工程(結構工程、防災減災與防護工程) 博士、碩士
[2] 土木水利 專業碩士
主講課程
[1] 結構力學(海南省精品課程);
[2] 建築抗震設計;
[3] 高層建築結構;
[4] 地震工程學、土木工程災害案例分析(研究生)。
學習經曆
[1] 1999/09-2003/06,西安建築科技大學,土木工程,大學本科/學士;
[2] 2004/09-2007/06,西安建築科技大學,結構工程,研究生/碩士,導師:王社良 二級教授;
[3] 2007/09-2013/06,同濟大學,結構工程,研究生/博士,導師:呂西林 中國工程院院士。
工作經曆
[1] 2013/09至今,海南大學,365英国上市官网在线,講師、副教授、教授;
[2] 2015/08-2016/09, Northeastern University, Civil and Environmental Engineering, 訪問學者,合作導師:Jerome F. Hajjar (美國國家工程院 院士)
[3] 2017/11至今,365英国上市官网在线副院長;
社會兼職
[1] 2020-至今,國際減震控制學會(ASSISI),會員;
[2] 2019-至今,中國力學學會理事;
[3] 2021-至今,中國土木工程學會防震減災工程分會理事;
[4] 2023-至今,中國勘察設計協會抗震防災分會第四屆理事會理事;
[5] 2017-至今,中國建築學會抗震防災分會村鎮綠色建築綜合防災專業委員會委員;
[6] 2022-至今,中國鋼結構協會專家委員會專家委員;
[7] 2021-至今,中國建築金屬結構協會教育分會委員;
[8] 2022-至今,海南省土木建築學會副理事長;
[9] 2022-至今,海南省鋼結構協會常務副會長;
[10] 2018-至今,海南省土木建築學會消能減震及隔震技術委員會主任委員;
[11]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教育部學位中心、科技部、教育部高等學校科學研究發展中心等評審專家,海南省科技廳項目評審專家、海南省裝配式建築審查專家、海南省超限結構工程抗震設防專項審查專家、海南省知識産權專家、多個SCI和EI期刊審稿專家等。
部分研究項目
[1] 主持自複位RC框架-消能連接填充牆抗震性能和設計方法研究,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52378504),2024.01-2027.12,項目負責人
[2] 主持可恢複功能自複位鋼框架抗震性能和設計方法研究,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51968020),2020.01-2023.12,項目負責人
[3] 主持可更換連梁-自複位剪力牆可恢複功能抗震結構研究,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51408170),2015.01-2017.12,,項目負責人
[4] 主持新型裝配式自複位鋼框架抗震性能研究,2019年海南省基礎與應用基礎研究計劃(自然科學領域)高層次人才項目(2019RC109),2020.01-2022.12,項目負責人
[5] 主持自複位框架結構中填充牆和外牆抗震性能及設計方法研究,科技部土木工程防災國家重點實驗室開放基金重點資助項目(SLDRCE18-02),2019.01-2021.12,項目負責人
[6] 主持高烈度地區裝配式鋼框架結構研發及其應用示範,海南省重點研發計劃(社會發展),2020.07-2022.07,項目負責人
[7] 主持新型高效抗震抗風裝置研發及其工程應用(ZDYF2016151),海南省重點研發計劃(社會發展),2016.01-2017.12,項目負責人
[8] 主持海南省高烈度地區裝配式建築推廣高效減震結構體系研究,海南省住建廳項目(HNZC2019-083-001B),2019.07-2019.12,項目負責人
[9] 主持海南高烈度地震區農村傳統民房抗震加固方案設計及試驗研究,海南省住建廳項目, 2019.12-2020.11,項目負責人
[10] “南海系列”育才計劃項目(瓊人才辦通[2019]21号),從事專業:結構工程,2019/01-2023/12,項目負責人;
[11] 主持高效減震阻尼器及内隔牆防開裂工藝研發及其工程應用,企業委托橫向課題(ZTYJ/ JAGS-JHHZGC-KY-01),技術服務,2021.08-2023.08,項目負責人
[12] 綠色韌性模殼剪力牆結構體系研發,企業委托橫向課題,技術服務,2022.12-2024.12,項目負責人
[13] 主持海口市綠色建築高價值專利組合項目(NO.2019-ZLZH-06),2020.07-2021.09,合作單位項目負責人
近年部分論文
[1] Yun Chen, Chao Chen, Cong,Chen. Study on seismic performance of prefabricated self-centering beam to column rotation friction energy dissipation connection[J]. Engineering Structures,2021,241:112136.
[2] Yun Chen, Chao Chen. Study on seismic performance of prefabricated self-centering steel frame[J]. Journal of Constructional Steel Research,2021,182:106684.
[3] Yun Chen,Chao Chen,Huanjun Jiang,et al. Study of an innovative graded yield metal damper[J]. Journal of Constructional Steel Research,2019,160: 240-254.
[4] Yun Chen,Yuanhang Wei,Chao Chen,et al. Seismic Behavior of Resilient Rocking Steel Column Base[J]. Journal of Earthquake Engineering,2022,1-26.
[5] Yun Chen,Wenhua Yu,Ming Zhang,et al. A novel energy dissipation damper for multi-level earthquakes[J],Journal of Constructional Steel Research,2022,192:107214.
[6] Xilin Lu, Yun Chen, Huanjun Jiang. Earthquake resilience of reinforced concrete structural walls with replaceable “fuses” [J]. Journal of Earthquake Engineering, 2018, 22(5): 801-825.(SCI)
[7] Chen Y, Chen C, Ma Q, et al. Study on mechanical properties of high damping viscoelastic dampers [J]. Advances in Structural Engineering, 2019, 22(14): 2925-2936.
[8] 陳雲,陳超,徐子凡.裝配式自複位搖擺鋼框架抗震性能研究[J].建築結構學報,2021,42(12):23-34.
[9] 陳雲,陳超.裝配式自複位搖擺鋼框架的恢複力模型[J].建築結構學報,2021,42(07):144-153.
[10] 陳雲,劉濤,蔣歡軍,萬志威.環形Q235鋼闆阻尼器力學性能試驗研究[J].建築結構學報,2018,39(11):139-147.
[11] 陳雲,陳超,蔣歡軍,萬志威,劉濤.O型鋼闆-高阻尼黏彈性複合型消能器的力學性能試驗與分析[J].工程力學,2019,36(01):119-128.
[12] 陳雲,蔣歡軍,劉濤,萬志威,魯正.分級屈服型金屬阻尼器抗震性能研究[J].工程力學,2019,36(03):53-62.
近年授權的部分專利
[1] 陳雲,張琦俊. 一種裝配式梁柱節點及其施工方法. 國際發明專利(美國):US 11, 686, 084 B2,2023-05-04.
[2] 陳雲,穆佳佳. 一種新型三維耗能隔震支座. 國際發明專利(美國):US 11,879,265 B2,2024-01-23.
[3] 陳雲,魏盛飛,徐子凡. 自複位框架-消能連接填充牆結構. 國際發明專利(比利時): 202010236594.1,2021-06-04.
[4] 陳雲,陳超. 自複位搖擺鋼框架結構及其構建方法. 國際發明專利(南非):2021/10398 ,2022-03-30.
[5] 陳雲. 三維耗能隔震支座. 國際發明專利(意大利):N.102020000024515,2022-11-16.
[6] 陳雲,穆佳佳. 一種三維耗能隔震支座[P]. 中國發明專利:ZL 202210589606.8,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知識産權局,2022-05-26.
[7] 陳雲,張琦俊. 一種預制裝配式搖擺自複位混凝土框架結構[P]. 中國發明專利:ZL 202011566691.3,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知識産權局,2022-4-26.
[8] 陳雲,禹文華. 一種預制裝配式抗震韌性鋼筋混凝土框架結構及構建方法[P]. 中國發明專利:ZL 201911162583.7,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知識産權局,2021-06-04.
[9] 陳雲,陳超. 一種自複位梁柱摩擦耗能節點結構及其構建方法[P]. 中國發明專利:ZL 201910129972.3,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知識産權局,2021-04-06
[10] 陳雲. 超彈性自複位耗能裝置. 中國發明專利:ZL 201510093835.0, 2018-03-06.
[11] 陳雲,劉濤,蔣歡軍,萬志威,呂西林. 一種連梁抗風抗震裝置. 中國發明專利:ZL 201610922957.0, 2019-07-19.
[12] 陳雲,應琪. 一種自複位可更換連梁. 中國發明專利:ZL 201711027073.X, 2019-10-25.
[13] 陳雲,劉濤,蔣歡軍,萬志威,呂西林. 一種組合型抗風抗震連梁消能器. 中國發明專利:ZL 201610922958.5, 2019-03-22.
獎勵或榮譽
[1] 2024年第49屆日内瓦國際發明展特别嘉許金獎(發明展最高獎)(排名第一)
[2] 2022年度海南省科技進步一等獎(被動多功能減震/振關鍵技術與工程應用),排名第一
[3] 2023年獲第24屆國家知識産權局中國專利獎優秀獎,排名第一
[4] 2023年第二屆全國建築結構行業傑出青年
[5] 2023年獲海南省第二屆“優秀研究生導師”榮譽稱号
[6] 2023年獲海南大學第二屆“優秀研究生導師”榮譽稱号
[7] 2021年中國鋼結構協會技術創新獎(2021-JC-41),排名第一
[8] 2021年、2023年榮獲土木工程教工黨支部優秀黨員
[9] 2019年中國力學學會全國徐芝綸力學優秀教師獎
[10] 2019年首屆海南省南海名家青年學者
[11] 2019年海南省“515人才工程”第二層次
[12] 2019年365英国上市官网在线第二屆“泰盛”教學競賽一等獎
[13] 2017年“七一”評比表彰活動中被授予“海南大學優秀共産黨員”稱号
[14] 2014年第六屆全國工科結構力學及彈性力學課程青年教師講課競賽中榮獲三等獎
[15] 2014年和2020年海南大學教學成果獎二等獎2項(R3/2)
[16] 海南省2014第三屆大學生結構設計競賽最佳指導教師獎
[17] 論文“可更換連梁保險絲抗震性能試驗研究” 入選2017年度中國精品科技期刊頂尖學術論文-領跑者F5000,證書編号(10175):J032201309007
[18] 論文“結構抗震設計的新概念—可恢複功能結構”入選2014年度中國精品科技期刊頂尖學術論文-領跑者F5000,證書編号(4360):J032201107001
[19] 論文“新型可更換連梁研究進展”入選2015年度中國精品科技期刊頂尖學術論文-領跑者F5000,證書編号(6219):E118201301002
[20] 論文“分級屈服型金屬阻尼器減震性能分析”獲得2018年第十屆全國地震工程學術會議暨“恢先地震工程學基金會”優秀論文
聯系方式
E-mail:chenyunhappy@163.com;chenyunhappy@hainanu.edu.cn;
歡迎各位本科生、研究生、博士後聯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