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關于材料:為了與國家比賽題目有所區别并适當提高制作難度,本次大賽規定使用材料限定為1250×430×0.50mm規格竹皮,不使用其他規格竹皮。
正式比賽時,每組發放 0.5mm厚竹皮2張,膠水3瓶。(不夠可再領,各組不能自帶竹皮),2.工具和底闆:正式比賽時,請把之前組委會發放的工具和底闆帶上(不得自帶額外工具),在規定時間内,在指定場所制作模型。沒有工具和底闆的,取消參賽資格。
3.關于計算書:本次大賽不需要提交計算書,但是要提交鐵塊放置方案。打印在A4紙上,在制作模型前提交鐵塊放置方案。
方案中需說明鐵塊放置的高度,塊數,層數,重量等信息(繪圖說明),并計算出模型等效負載重量We:(單位:g,高度均以cm計)
注:由于制造誤差,鐵塊的尺寸比任務書中給的尺寸略大3~5mm,使得大鐵塊重量為2000g,小鐵塊重量800g,請以這個重量為依據計算。
4.對賽題第二章 2.1 第(5)條: “模型底層所有方向的外立面底部正中允許各設置一個 12cm×12cm(高×寬)的門洞” 的說明。
說明:
1)本條規則要求模型底層所有外立面必須保留設置門洞的空間,其尺寸為12cm×12cm(高×寬),即在此範圍内不應設有任何構件 (如剪力牆、支撐等)。在各參賽隊最終提交模型時,組委會将采用一個長方體(長×寬×高為 12cm×12cm×2.5cm)對模型進行檢驗,要求長方體能“穿透”底層各外立面。
2)請注意,本條規則并不要求在模型上進行門洞構造。
5.對賽題第二章 2.1 第(6)條: “模型頂面為平面,應滿足安全放置水箱的要求” 的說明。
說明:本條規則對于模型頂層的面積不作具體要求,但模型必須使得水箱能夠安全放置。若由于頂層尺寸不合适而導緻水箱無法安裝,則模型判為失效,取消振動台加載資格。
6.對問題“題目中‘且每個樓層的有效承載面積不得小于 25 cm2’是否有誤?
鐵塊是否可以疊放?”的回答。
答:賽題中所規定的這個面積無誤。鐵塊可以疊放。7.對問題“樓層有效承載面積是否計算的是在樓層範圍内鐵塊的覆蓋面積,而不管樓面(闆)是否有孔洞,甚至無樓面(闆)而直接固定在邊緣梁上?”的回答。
答:賽題中的有效承載面積是指鐵塊在樓層範圍内的覆蓋面積。樓面有孔洞,甚至無樓闆均符合規則要求。8.關于比賽的現場安裝、加載及測試流程的說明
說明:根據組委會的比賽時間安排要求,綜合考慮主辦方的場地、設備等條件,現将本次比賽的現場安裝、加載及測試流程明确如下:
1)在組委會規定的時間,各參賽隊提交固定在底闆上的模型,但不安裝鐵塊和水箱,由賽會人員對模型進行必要的尺寸測量,以檢驗模型是否滿足賽題中的各項尺寸要求;記錄模型總高度;進行模型總質量稱重;根據各隊提交的方案測量每一層放置鐵塊的最底面至模型底闆的垂直高度 hi。
2)每個參賽隊在本隊上場前 30 分鐘可以開始進行場下準備,賽會将發放鐵塊、水箱和熱熔膠槍、膠棒等工具,供參賽隊在場下預先安裝部分鐵塊(也可以不安裝,由各隊自行決定)。參賽隊需在場下準備時完成水箱注水,由賽會人員對水箱總質量(WW)稱重并記錄。
3) 得到入場指令後,迅速利用組委會提供的小車将模型運進場内,擡放于振動台上(此時開始計時),緊固螺栓;将所有鐵塊全部固定在模型上;固定頂部水箱。由于參賽隊伍較多,每隊場上安裝時間壓縮為 7 分鐘。請注意,組委會将嚴格控制場上安裝時間,故請各參賽隊根據本隊模型的鐵塊安裝量和安裝速度,合理安排好場下安裝量和場上安裝量,以避免在場上不能及時安裝完畢。在場下準備、模型運輸和場上安裝過程中,由于本隊操作失誤,出現模型破損等情況,各隊自行負責。4) 組委會安排專人核查每層鐵塊的數目及覆蓋面積是否與所提交方案吻合,計算并記錄每層承受的附加鐵塊質量 Wi。5) 在場上安裝完成後,參賽隊需派出 1名代表進行1分鐘陳述,之後評委提問1分鐘。6) 依次進行三級加載,每級加載完成後依據賽題 4.4 的失效評判準則評價模型是否失效。如有争議,評委将上台進行檢查,并記錄。加載總時間控制在3分鐘之内。7)由參賽隊員将模型從振動台上卸下,清理好台面,供後續隊伍加載使用。卸載總時間控制在 2分鐘之内。9.對比賽現場的設備安排說明
說明:為了合理安排比賽時間,本次比賽加載現場将同時啟用 A、B 兩台加載設備。加載時的安排如下:
1)在A振動台進行第 N隊的模型加載時,B 振動台将同時進行第 N+1 隊的模型場上安裝;
2)待A振動台第 N隊的模型加載完畢并卸載後,在 B振動台進行第 N+1 隊的模型加載;同時,第 N+2隊在 A振動台進行模型場上安裝;
3)依上述順序進行後續各隊的加載。